北京市科协智库通州行暨数字驱动京津冀乡村振兴研讨会举办

发布日期: 2024.07.25

7月23日,北京市科协智库通州行暨数字驱动京津冀乡村振兴研讨会在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国际种业培训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市通州区政府指导,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协党校)、北京市通州区科协主办,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北京市通州区乡村振兴工作站、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活动聚焦数字发展、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等主题,以案例分享、主旨报告、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多种形式探讨数字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径、新机遇,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研讨会上,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奇峰作题为《智慧农业创新与实践》的主旨报告,报告梳理智慧农业发展背景,介绍大田、设施、畜禽、水产等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并对智慧农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理事长毕美家在题为《发展数字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的主旨报告中指出,要整合农业数智技术,联通底层数据,通过泛在物联网全场景感知、时空大数据云边端一体化等前沿科技,为国家农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在案例交流会环节,中农融信(北京)科技股份公司首席技术官李文超以《乡村资产数字化驱动中国农业数字未来》为题,分享中农融信(北京)科技股份公司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激活乡村资产价值,用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全方位数字化解决方案。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乡集三级之力建设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在全国率先建设“种业之都”,打造全国农业“芯片”发展高地的案例。网络安全专家陆宝华介绍青海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绿算中心的案例。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卫星与数据处理部主管项波则在题为《“数据要素×现代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案例中指出,要开展“数据要素×现代农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气象服务/绿色低碳”等重点行动,将数据流量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做足“数据要素×现代农业”新篇章。

圆桌对话以“京津冀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现状与问题”为主题,来自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和唐山市的相关领导与市科协智库基地专家、企业科协代表面对面进行需求对接交流,共同探讨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难题,谋求发展之策,解决发展之惑。此外,活动还发布《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报告》《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研究报告》《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案例研究报告》。

本次活动得到北京市通州区农业农村局、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政府、天津市宝坻区科协、天津市武清区科协、河北省廊坊市科协、河北省唐山市科协的支持。来自北京市科协专业智库基地、高校、科技创新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和媒体人员近100人参会。

北京市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