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10.30
10月21—23日,第十一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在安徽省芜湖市举办。来自全国25个省级科协代表、155个地市科协团体,超十万名科技工作者线上线下围绕“聚焦科普新领域、服务科创新赛道”主题,共谋科普融合图景,共襄产业发展盛会。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栏目,新华社、人民网、科技日报等60余家媒体、200多名记者进行现场报道,刊发了1200多篇新闻稿,全方位、多角度及时报道科博会盛况。展会的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和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进一步提升,做到了既好看又好玩、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一是“硬核科技”精彩亮相,展品层次进一步提高。重点突出“大国重器、最新科技、民生生活”理念,有新一代载人飞船、巡天望远镜、长征七号运载火箭、C919智慧驾驶舱、奋斗者号、山东舰航母、055大驱等航天航空航海大国重器;有“人造太阳”、超导质子治疗仪、九章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二号量子计算机、京沪干线通信网络等居世界领先地位的重大科技成果展品;有科大讯飞星火、华为盘古、紫东太初等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等最新热点科技事件展品;有奇瑞公司的智慧驾舱、小鹏公司的飞行汽车、东超科技的“空气成像”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成果展品;还有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最新成果展示,全方位展示了我国航天、量子、人工智能最新科技“硬核成果”,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蓬勃活力。
二是展览展示亮点拉满,展会“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实体展亮点精彩纷呈,各展位“百花齐放”“好戏连台”,展出面积3.6万平米,参展企业333家,展品3600多件(项),设置了战略科技、科普展教、科学教育、数字科普、机器人暨人工智能等多个展区。95%以上展品可互动、可触摸、可体验,线下观众达14.7万人。云上展人气持续高涨,运用数字化手段在科博会云平台建成了网上2D、3D展厅,打造360°全景线上虚拟展馆和永不落幕的科博会,线上直播40场,总时长130多个小时,线上观众2402万人。
三是展会活动精彩务实,品牌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坚持“展会+论坛+活动”理念,充分体现国家级,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中科院科技传播局、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等“国字号”机构分别领衔,成功举办了“新时代科普产业发展论坛”“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论坛”“科普研学大会”“元宇宙会客厅”“机器人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邀请国家相关部委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解读有关发展政策;邀请谭建荣等多位院士和业内顶级专家齐聚芜湖,聚焦当下科普产业新变革和新趋势,共同为科普事业开辟新赛道,为行业(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引导。罗振宇、陈磊、郝景芳、袁岚峰等科普明星走进校园、直面学生,自带流量、获得好评。
四是合作交流取得新突破,展会平台效应进一步凸显。通过组织专业观众专题观摩、供需双方专门对接、资讯信息专场发布、优秀科普产品宣传推介,交流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6家科技场馆建设单位现场发布了需求信息,哈尔滨工业大学等5家单位进行了技术成果发布,170多位供需双方代表面对面交流洽谈,安徽佑赛科技、安徽埃特智能装备、安达创展等14个签约项目落地,展会交易额13.4亿元。
五是“软科普”精彩纷呈,“科普+”进一步跨界融合。构建“科普+产业”和“产业+科普”的双向转化渠道,采用“科普+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形式,实现科普跨界融合。首次设置“数字孪生元宇宙”和“科普文化创意”科普展区,裸眼3D、智慧教育、元宇宙场景、数字人等“黑科技”的观众络绎不绝;组织安徽省170名优秀中小学生来到芜湖,现场观展会、听报告、游方特、看演出;展会还组织了“科技之光”“科普电影”“优秀科普剧”展演活动,场场爆满,让参会嘉宾、市民感受到了“软科普”的魅力。
安徽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