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理学学术大会(ICPS2025)在杭州顺利召开:凝聚国际智慧、激励青年人才、推动产学研融合

发布日期: 2025.10.16

金秋十月,学术盛会在钱塘江畔隆重召开。2025年国际生理学学术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ICPS2025)暨第十八届张锡钧基金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交流会与第十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于10月10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大会在中国科协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指导与支持下,由中国生理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协办。继疫情后2024年在青岛重启ICPS会议之后,本届大会再次汇聚国内外生理学界的智慧,吸引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青年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参会。

大会合影

开幕式于10月10日上午8时准时开始,由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香港城市大学黄聿教授主持。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王韵教授致欢迎辞。王韵理事长回顾了国际生理学学术大会(ICPS)的发展历程:ICPS是学会的品牌学术会议,自2008年创办以来,ICPS已发展到第五届。大会最初由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五国生理学会联合主办,随后逐步扩大至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大会官方语言为英语,并由双年制调整为年度举办,以进一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她还介绍了张锡钧基金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交流会的设立初衷与历史,回顾张锡钧先生的学术贡献与育人精神,强调该交流会在激励青年科研人员迎难而上、传承学术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王韵理事长介绍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发展情况,并肯定了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在青年成长与学术交流中的推动作用。会上,王韵理事长代表学会宣布:由中国生理学会第二十届理事长杨雄里院士及其夫人孙淑文女士捐赠100万元人民币设立的“冯德培基金”已作为种子基金启动,旨在支持中国生理学发展与青年人才培养。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幕式圆满结束,会议正式拉开帷幕。

黄聿副理事长主持开幕式            王韵理事长致开幕词

大会概况与特色

本次大会以学术交流为核心,汇聚了来自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瑞典、瑞士、新加坡、英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157位报告人。会议设置7个分会场,开展34场专题学术报告;墙报区收录395篇海报,分组于10月10-11日展示。大会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设有第十八届张锡钧基金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交流会和第十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等青年专场,为青年学者提供展示成果、交流思想与拓展学术视野的舞台。

学术报告与前沿成果

大会以“前沿引领、跨界融合”为学术主线。首场主旨报告由北京大学李毓龙教授主持,瑞士日内瓦大学Christian LÜSCHER教授作题为“Synaptic highs: unraveling dopamine’s grip on addiction”的报告,深入解析多巴胺依赖的突触机制在成瘾发生、发展与维持中的关键作用,为成瘾机制研究与干预策略提供新视角。第二场由复旦大学陈思锋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Wei LI教授作题为“Seeing in the cold — hibernation biology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报告,探讨冬眠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及其潜在转化应用,彰显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及临床医学的跨学科融合。第三场由福建医科大学林默君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院士作题为“The role of dynamic Ca2+ signals in specifying autophagosome initiation”的报告,阐述动态Ca2+信号通过“时空编码—特异性解码”模式在自噬体起始定位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CaMKIIβ是解码内质网Ca2+瞬变的重要分子。第四场由北京大学孔炜教授主持,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心肺研究所Thomas BRAUN教授作题为“Reprogramming the heart for repair and regeneration”的报告,介绍通过心脏重编程技术实现体内“原位修复”的新策略,为心脏再生与再修复提供了具有转化潜力的思路。

四场大会报告以系统而前沿的宏阔视野,聚焦国际学术版图最新热点,吸引国内外与会者的高度关注与好评。讲者以深入浅出之道拆解前沿难题,互动环节反响热烈,全场积极互动,为全球生理学同仁注入新灵感、留下深刻印象。

Christian LÜSCHER教授              Wei LI教授

张宏院士               Thomas BRAUN教授

同时,各分会场的专题报告精彩纷呈,学术氛围热烈浓郁。34场专题论坛共计157位报告人,其中外籍学者17位(分布于10个专题)。报告内容广泛,覆盖生理学十多个分支的前沿方向,包括心血管功能、内分泌与胃肠道调节、动物生理学与环境适应、代谢功能障碍、神经调节、神经元功能与脑研究、运动与代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感觉器官生理、特殊环境生理、生殖健康与发育、行为神经科学与认知等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学者交流交融,进一步夯实了国际生理学长远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包含企业专场在内的会务安排有力促进了学科交叉与产学合作,推动了医学教育与前沿技术的融合与发展。

分会场现场

青年培养与学术交流

大会全程聚焦青年成长。张锡钧基金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交流会作为学会的品牌活动之一,已连续举办十八届(每两年举办一次),在国内生命科学界享有广泛影响,为青年科研人员搭建了成长舞台。论坛今年首次全程采用英文汇报及答辩,参会青年工作者不仅研究基础扎实系统,学术水平已达国际水准,英文汇报与答问也表现从容流利。大会还邀请资深专家对青年报告点评,耐心指出不足并分享科研与职业发展经验,切实帮助青年科研人员提升学术表达、科研设计与传播能力,现场反响热烈。

张锡钧基金第18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交流会

第十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同期举行。本届会议设置了3场专场,来自中国生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评审团从36篇来稿中遴选出10位优秀青年学者进行口头报告。报告内容覆盖神经生理、内分泌与代谢、应用生理、呼吸生理、循环生理、肾脏生理与整合生理等前沿领域,集中展示了我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最新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第十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会议专场

此外,大会还组织了“期刊主编面对面”环节,邀请《生理科学进展》主编王宪教授与参会者就学术出版进行交流,分享论文写作与投稿注意事项。该环节对提升学会期刊质量与青年科研人员的论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生理学报》编委会2025年度会议在大会期间召开,由主编管又飞教授主持。叶维萍主任汇报了《生理学报》进展工作并公布了“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人及优秀论文名单。编委就期刊质量与国际化开展讨论,线上委员也积极建言献策。管又飞教授在总结中号召大家为《生理学报》创刊一百周年共同努力。

生理科学进展主编面对面

生理学报2025年度编委会

Poster展区零距离互动交流

会议期间,以研究生为汇报主体的墙报区人气火爆。395篇来稿中有342篇入选展示,内容涵盖神经生理、循环生理、内分泌、运动生理等众多生理学的分支领域。汇报人与评审专家及听众通过现场问答深入交流,从实验设计到成果转化展开热烈讨论,学术氛围浓厚。墙报环节既彰显了我国生理学持续的创新活力,也折射出青年科研人员敢想敢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Poster展区

企业与教学交流

多家生理学相关企业参展并参与学术交流,为产学对接搭建平台,吸引参会代表与企业代表展开深入对话,促进了产学研融合。10月9日下午的会前教学工作坊——教师讲课大赛,以“搭建全国高校生理学教师英文交流展示平台”为宗旨。比赛全程以英语进行,不仅为优秀教师提供展示机会,也为国内外生理学教学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推动高校师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夯实教学基础。

教师讲课大赛现场

企业展览展示现场

急重症应用生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学术报告

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了中国生理学会第28个专委会——急重症应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依托学会平台,专业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对危及生命的急重症生理及病理机制的研究,提升我国急重症领域的科研和临床诊疗水平。专业委员会汇聚了来自心内科、心外科、急诊医学、重症医学、消化、呼吸、肾脏等多个临床科室的急重症临床专家,以及一批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在中国生理学会的指导下,专业委员会将推动应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深度结合,开展规范化学术交流与协作,定期组织学术活动与课题研讨。通过多学科协同与持续交流,专业委员会旨在全面提升急重症医师的诊疗能力,推动诊疗水平整体跃升,造福更多急重症患者、降低病死率,切实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急重症应用生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学会党建活动及百年发展历程展示专区

学会在大会会场设置了党建活动专区与“学会百年发展历程”宣传展示区。党建专区突出新时代党建引领作用,展示了学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与成果。百年发展专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呈现中国近代生理学的发展脉络与学会的奋斗历程,回顾先辈事迹、弘扬爱国奉献与科学求索的精神,号召全体与会者继承与发扬优良传统。该展区吸引众多代表驻足参观、合影留念,有效增强了参会者对学会历史、使命与发展方向的认知与认同。

学会党建及百年发展历程展区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同期大会推出“照片直播”“科普答题”等线上线下互动环节,既丰富了参会体验,也扩大了公众参与度。为促进代表间交流并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大会还精心安排了富含杭州地域风情与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使学术交流与文化体验相得益彰。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大会闭幕式

闭幕式由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周嘉伟教授主持。大会为张锡钧基金第十八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及优秀墙报获得者颁发证书。

闭幕式颁发证书仪式

理事长王韵教授在闭幕致辞中对所有支持与参与本次大会的机构和个人表示衷心感谢。她特别感谢中国科协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指导、中国生理学会同仁的精心组织、协办单位的密切配合、特邀报告人及各专题组织者的贡献,以及志愿者与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称他们是大会顺利举办的坚强后盾。

会议工作人员、志愿者合影

王韵教授向与会者发出“前行之约”:以ICPS2025为新起点,延续会议期间建立的合作,持续支持青年成长,勇于跨界探索,将会议收获带回实验室、课堂、医院及企业,推动生理科学在更广领域发挥价值,共同应对科学与社会挑战。

展望未来,ICPS2026将于2026年10月16-18日在北京召开,恰逢中国生理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组委会诚邀海内外生理学界同仁相聚北京,共襄学会百年盛典与学术交流盛事!

闭幕式现场

来源:中国生理学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