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8.27
编者按:
又是一年暑运至, 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人潮涌动。南来北往间,铁路与生活共鸣,编织出幸福的旋律。当一列列火车穿越山川湖海,满载着欢声笑语驶向远方,我们目睹的不仅是钢铁巨龙的磅礴动力,更是无数平凡日子里被稳稳托举的团圆与向往。这个暑假,不妨开启一段随心而行的“科学之旅”,詹天佑纪念馆绝对值得一探!
位于八达岭长城风景区内的詹天佑纪念馆,坐落在由中国人自主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第一条国有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之上。这座专题纪念馆专是为纪念中华民族铁路事业的奠基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而建。该馆由共和国开国上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原铁道部部长吕正操亲自选址并筹建,于198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詹天佑纪念馆外景 来源:詹天佑纪念馆
自面向公众开放以来,詹天佑纪念馆累计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现已成为首批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科学和平教育基地、留学报国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北京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基地等。
纪念馆建筑面积达28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850平方米。展览内容分为“詹天佑与京张铁路”和“走进中国智能高速铁路新标杆——京张高铁”两部分,生动铺展中国铁路的壮阔征程:从1909年詹天佑先生独立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到2019年我国首条智能化高铁线路京张高铁的建成通车,完整勾勒出中国铁路人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脉络,串联起中国铁路的百年沧桑与新时代荣光。
追寻詹公的足迹,传承爱国薪火
最触动人心的展陈,当属聚焦詹天佑引领国人独立自主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传奇篇章。精心布置的京张铁路选线沙盘模型与八达岭隧道掘进复原场景等,将这一工程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与重重艰辛,化作可触可感的生动图景。
八达岭隧道开挖工程复原模型 来源:詹天佑纪念馆
选线沙盘模型以1:2000的比例还原了军都山的复杂地形,直观呈现詹天佑勘测的三条选线方案。观众只需稍作对比,便能领会最终路线方案的精妙之处——它是开挖隧道最短、架设桥梁最少和铺设铁轨长度适中的最优解。
沙盘之上,灵动的灯光如神来之笔,精准勾勒出詹天佑独创的“人”字形折返线;配合投影动画,生动演绎了列车推挽运行的原理——通过调换车头方向,从而巧妙征服陡坡、化险为夷的奇思妙想,凸显了詹天佑“以空间换坡度”的工程智慧和对科学的真知灼见。
除沙盘模型外,纪念馆还使用场景复原模型再现了八达岭隧道的开挖工程,以示意图解析“中部竖井法”如何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彰显了詹天佑因地制宜且注重效率的工作思路。模型旁陈列的设计图纸与测绘工具,无声诉说着当年的艰苦条件。詹天佑践行了“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报国誓言。他攻坚克难的韧劲、自立自强的骨气与勤奋敬业的执着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在京张铁路的钢铁脉络中,奔涌着震撼世界的中国速度,更流淌着直抵人心的中国温度。作为我国第一条完全自主设计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历时四年,于1909年竣工,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这一改天换地的壮举,狠狠击碎了帝国主义“中国不借外国技术难以修成京张铁路”的傲慢嘲讽,挺起了民族工业的脊梁。
探访铁路文脉,见证时代的跨越
博物馆通过文物陈列、历史图片、科学图表、精细沙盘、场景复原以及多媒体视频、互动触摸屏等多元化展陈形式,翔实生动地呈现了詹天佑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爱国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品格;同时,全景式展示了智能京张高铁的非凡成就,完整呈现了高铁建设的全过程及其服务冬奥盛会的精彩场景,堪称百年中国铁路发展史的生动缩影。
馆藏文物主要以詹天佑的历史影像、工程图纸、测绘工具、手稿和证章为主,包括反映京张、川汉、粤汉等中国铁路早期历史的图片及历史文物遗存,共计有关中国早期铁路修筑史和詹天佑生平伟绩的文物珍品2000余件。
那些泛黄的设计图纸上,铅笔线条仍透着破山开路的决心。抬眼处,仿佛还能看见那个俯身测算的身影,在崇山峻岭间为积贫积弱的中国铁路劈开第一道曙光。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化瑰宝,既见证了中华民族铁路事业的艰难起步,也镌刻着詹天佑先生卓越贡献的不朽印记。
拾级而上,步入纪念馆二楼,时空的纵深感扑面而来:一侧静静陈列着110年前时速仅35公里的京张铁路,另一侧则赫然矗立着风驰电掣的智能化京张高铁,时速已达350公里。两条铁轨横跨一个多世纪,不仅镌刻着中国铁路从奋力追赶到昂首领跑的壮阔历程,更映照出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进轨迹。如今,中国正以引领者的雄姿,为世界智能高铁的发展谱写崭新华章。
八达岭长城站沙盘模型 来源:詹天佑纪念馆
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凝聚专业团队的学术智慧,在学术交流与行业协作的双重助力下,詹天佑纪念馆在文物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果,相继推出了以《詹天佑研究文集》为典范的一系列兼具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力的著作与论文,为传承铁路文化和弘扬詹天佑精神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詹天佑纪念馆始终坚守“传播铁路特色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初心使命,全面发挥“收藏、研究、教育、展览”的核心职能,精心构建了以常设展览为基础、临时展览为延伸、巡回展览为脉络的多维展示体系。
《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的百年逐梦》展览荣获北京市2021年度优秀展览称号,入选国家文物局2022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并相继走进北京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和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此外,《科技创新・中国铁路》《清代广州西关留美幼童文物展》《纪念京张铁路肇建百年图片史料展》《詹天佑生平事迹展》等大型主题展览的成功举办,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在詹天佑纪念馆里,究竟蕴藏着怎样一种撼动时光的中国力量?从图纸到铁轨、从构想到通车,百年前的中国力量,是“中国人能自筑铁路”的底气,是万众一心“功在千秋”的实干,更是“将国家尊严焊进每一颗道钉”的骨气。如今,见证历史的展品静静地陈列于此,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中国力量,不止轰鸣的引擎,更是深植于民族血脉中的坚韧与智慧。等待每一位探访者,去读懂那段以智慧和风骨写就的中国铁路史诗,感悟那份熔铸于钢轨与枕木间的科学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