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呵护绿水青山赢得脱贫致富金山银山(中国林学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我国森林草原区、生态脆弱区、深度贫困地区“三区”高度藕合,山区林区沙区牧区拥有丰富的土地、物种、景观等资源,既是生态扶贫的主战场,也是林草建设的重点区域。建设呵护绿水青山,是林业人的使命;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农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近年来,中国林学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和现实检验,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认真落实中国科协党组和国家林草局党组的部署安排,大力推动科技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为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聚焦山区林区,让绿水青山变成脱贫致富的财富

我国山区林区占国土面积的近70%。近90%的贫困县分布在林区和山区。贫困地区很多是生态脆弱区、敏感区。同时,贫困地区很多还是革命老区。中国林学会积极作为,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帮助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生态扶贫、生态产业脱贫,助推深度贫困地区生态与产业良性双赢发展。中国林学会与贵州黔东南、福建南平、黑龙江伊春、山东日照等地政府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帮助当地发展经济林、林下经济、林产加工等产业,提供科技支持。组织院士、专家到山区林区贫困地区调研,围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国家公园建设、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中增加生态效益补偿、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提出专家咨询建议。

贵州省黔东南州是深度贫困地区,也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全州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6万,贫困发生率7%,贫困县9个(深度贫困县4个),省级极贫乡镇4个,贫困村894个,2018年7月,中国林学会与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发展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利用该州的森林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取得了重要进展。省委书记孙志刚作出了“走出一条发展林下经济的新路子,把整个黔东南的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变为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全州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根本路径、作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作为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实施“四大工程”,开展“五大行动”,健全“六大机制”,着力创建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州,将林下经济打造成黔东南最响的品牌、最亮的名片。中国林学会对该州16个县开展了常年技术指导,同时针对该州天柱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缺乏科技人才、缺乏示范企业,品牌效应不足等问题。2017年6月,与天柱县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发展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协作,整合有关部门和专家资源编制了天柱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开展了林下经济试验示范。在杉木、油茶、马尾松等人工林开展林菌、林药、林蜂、林粮(菜)等林下经济模式试验,大力推进“林+”经济模式,打开林下“聚宝盆”,培育了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初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国家和省级学会组织的各类专家团队参加黔东南指导服务的科技人员达到5000人次。

江西井冈山、赣州是重点林区、革命老区、重点扶贫地区。学会积极帮助这些地区开展林业扶贫、产业脱贫。江西安福县位于赣中西南,现有樟树资源29.4万立方米、绿化用樟树苗木43.73万株,应安福县人民政府申请,中国林学会派出专家组赴安福进行综合考察与评价,双方共同签署技术服务协议,中国林学会根据安福县针对樟树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通过专家咨询、现场调研考察、座谈等方式提供咨询技术服务,协助安福解决樟树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协助编制的《2017-2026年安福县樟树产业发展规划》,计划未来10年投资10亿元以上,通过大力发展樟树产业脱贫富民。江西遂川县地处西南部,县内生态环境优良,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楠木在县内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是经济及生态价值最高、生态文化传承最突出的树种。2018年初,应遂川县人民政府申请,中国林学会派出专家组赴遂川进行综合考察与评价。双方将在进一步保护和发展遂川的楠木资源,推进楠木产业在生态建设、商品用材林建设及生态传承发挥更大作用,逐步形成以楠木为核心的生态、产业品牌,提升遂川生态文明建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绿色崛起在遂川早日实现。2019年9月下旬,在中国科协农技协、江西省科协、于都县人民政府走访协商的基础上,一致同意就发展林业科技服务助推脱贫攻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国林学会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全国学会与贫困县对接帮扶战略合作协议》。中国林学会将整合专家资源,重点支持于都县油茶产业发展,举办油茶实用技术培训班,搭建油茶乡土专家平台,为当地脱贫攻坚献智献策,技术指导。

近年来,学会先后组织《经济林助推脱贫攻坚重大调研》、《秦岭国家公园调研》、《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调研》等调研活动,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林草业助推助推脱贫攻坚的建议。

二、搭建优质服务平台,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培育乡土专家,服务和带动本土脱贫攻坚。为破解农村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短缺难题,突破林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瓶,中国林学会开展了林草乡土专家的评选认定工作。重点面向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开展人才培育。林草乡土专家是365天坚守岗位的“科技二传手”,使本地农民不出乡镇就能解决各种技术难题。2018年12月,中国林学会评选出首批213名林业乡土专家,2019年10月,又评选出129名乡土专家。2019年4月,100名林业乡土专家作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乡土专家公布。

二是建立服务站,为贫困地区搭建服务平台。中国林学会先后在宁波、吉林、大兴安岭、山西、四川、湖南建立了服务站。为专门推动贫困地区技术服务工作,在武陵山区的湖南怀化市,在山西吕梁的岚县,四川省江油市建立了工作站,每年组织服务团队赴各站林业生产一线指导,解决实际难题。

三是建立示范基地,加速科技推广应用。中国林学会先后在河南栾川、辽宁本溪、甘肃小陇山、陕西乔山建立栎类经营示范基地,在重庆大足、浙江奉化等地建立了竹子栽培示范基地,在湖南怀化、贵州锦屛、黎平等地建立了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竹子是木材的理想替代材料,竹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林业重点发展的绿色富民产业。中国林学会汇聚智力资源,发挥智力优势,积极征集技术难题和最新竹产业科研成果,搭建“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牵头创办了中国(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博览会连接大都市和贫困山区,集中展示我国竹产业最新科技成果和新产品,倾力打造竹产业国际化、专业化、创新发展交流合作平台,为竹产区林农脱贫增收致富打通渠道。2019年博览会集中展示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包括竹产业上下游系统和配套产业的各个环节。吸引了3.3万余人次的参观人数,境外观众近4000人,很多贫困地区借助这个平台把竹产品销售到海外。

三、服务定点扶贫县,开展实地示范扶贫

中国林学会认真贯彻中国科协和国家林草局党组的部署,将两个上级部门定点帮扶的山西吕梁临县、岚县,贵州荔波、独山和广西龙胜、罗城县作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开展实地示范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出力作贡献。

一是建立李文华院士牵头的院士工作站,开展示范项目带动。吕梁地处黄土高原,枣树种植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临县是我国著名的大枣之乡,现有枣树面积80多万亩。针对临县枣产业效益低等重大问题,中国林学会联合河北农大开展枣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栽培模式革新,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在中国科协支持下的“枣树高接换优与林下经营一体化发展模式试验示范”项目,着重解决枣园高效经营问题。在临县碛口镇薛家圪台村、山西克虎红枣业科技有限公司、寨子坪村联合开展枣树高接换优与林下经营一体化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共计800亩;其中,优异枣树品种高接换优300亩、引进优良鲜食和制干品种10个,林下复合经营500亩,显著提高了枣园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得到当地枣农、企业和政府认可。院士工作站每年组织专家深入乡村和企业,解决红枣和林业产业技术难题。2019年,学会被临县政府授予扶贫标兵称号。

二是举办发展经济林助推吕梁脱贫攻坚会,发挥智力支持作用。2018年,学会主办了由全市各县领导参加的会议,围绕核桃、红枣、沙棘等经济林果业的政策和技术问题,提出对策建议。2019年9月18-19日,以“枣业转型与提质增效”为主题的“2019全国枣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在中国红枣之乡—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协定点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吕梁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林学会等4家单位承办。以枣产业转型和提质增效为主题,为贫困地区搭建了国内外枣产业界各方高端交流平台,研讨规划了枣产业发展前景和方向,交流了枣产业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枣产业的提质增效。以这次论坛为契机,继续为临县把红枣做成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打造全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加工、销售基地。

三是建立中国林学会岚县服务站。针对沙棘产业发展问题,开展新品种引进,产业链开发和技术指导。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到现场,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四是帮助黔桂九万大山的龙胜等四县开展生态扶贫。中国林学会分别与四县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乡土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组织专家到四县调研,提出重点扶持和积极推动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产业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政策措施,继续提高补偿补助标准,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参与生态管护等。2019年9月27日,在广西罗城召开了全国生态扶贫工作会议。在国家林草局的领导下,广大林业科技人员、林学会11万会员奋战在林业生产一线,深入开展林草科技扶贫,创建“科技+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在中西部地区建立各类示范基地1316个,实施科技扶贫项目626项。贫困地区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到5500万亩,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70家,依托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贫困户达35万户,年户均增收3500元。

中国林学会将继续按照中国科协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科技助力扶贫,为农民脱贫、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