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蓝图绘到底实干铺筑深山康庄路(华中农业大学)

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定点在国家级贫困山区县建始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构建了“以党建扶贫为统领,以教育扶贫为基础,以产业扶贫为主导,以文化扶贫为纽带,以社会扶贫为支撑,以消费扶贫为动力”的六位一体扶贫体系;学校和建始县共同编制了定点扶贫“八年规划”,建立了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按照“学校统筹、学院主导、校地联动、项目推进、首席负责”的组织模式,“一张蓝图干到底”,持续、系统地帮助贫困山区铺筑脱贫路。自2012年以来,为建始县培训实用技术人才21400余人次,累计带动90324人脱贫,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相继荣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先进集体、中国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等省部级荣誉7次。

一、开展党建扶贫,筑牢脱贫攻坚根基

华中农业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服务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参与大别山地区的扶贫工作;2012年11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中组部等8部委联合发文,确定华中农业大学定点扶贫建始县,学校的扶贫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17年,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开始实施,华中农业大学组建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全力以赴做好建始县的定点扶贫工作。

为了筑牢脱贫攻坚组织根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统领作用,华中农业大学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发挥脱贫攻坚的“主心骨”作用,组织学校党员教职员工扎根乡村变“村民”,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帮助群众“赚”,有力保证了科技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全面推进党建“1+1”共建行动,学校基层党组织与建始县25个未出列贫困村党支部开展“一对一”结对共建,村村有学校二级党组织结对,3086个贫困户、10122名贫困人员、1164名贫困学生、429名伤残人员,人人有党员结对帮扶,做到了贫困村、贫困人口、贫困户、贫困学生和伤残人员党员结对帮扶“五个全覆盖”。

二、开展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为了彻底改变建始贫困地区的面貌,华中农业大学在建始县着力推进教育扶贫计划,通过实施“甘露工程”培育一批基础教育骨干教师,通过实施“春风工程”输入一批专业人才,通过实施“活泉工程”造就一批乡土能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增强建始“造血”功能,为稳定脱贫打下了人才基础。

2012年以来,通过“乡村教师来汉培训”项目,培训小学校长55名、骨干教师75名,实现了县乡村小学全覆盖;派出“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志愿者7批共30人,7年不间断在建始县官店镇摩峰小学开展接力支教工作。学校先后选派挂职干部32人次、博士服务团7批、科技特派员31人次、“三区”科技人才计划50人次,组织科技团队39支,这些科技人员和挂职干部被建始县委书记向红林亲切地称作“华农的建始人”。开展科技服务4900余人次,以专题培训、现场示范讲解等形式培训建始县特色产业人才、技术服务人员、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大户21400余人次,产业扶贫教授的“徒弟”中,已有一批成长为“一懂两爱”引领精准脱贫的领头雁。

三、开展产业扶贫,拔除贫困地区穷根

在精准扶贫中,华中农业大学以发展特色扶贫产业为着力点,探索实践了“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因地制宜选择地方优势或特色农业资源,以贫困户、贫困人口覆盖面广的产业为培植对象;对应产业发展瓶颈问题,设立产业攻关项目;组建相关学科知名教授为骨干的科技服务团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技术引进与更新;联合产业龙头企业实施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动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口进入产业链条,辐射带动贫困户提高收入,实现精准脱贫的工作目标。

“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围绕一个特色产业,组建一个教授团队,设立一个攻关项目,支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专业合作社,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6年来,华中农业大学组建了39支教授团队,设立产业攻关项目50个,投入项目资金941万元,重点围绕建始县景阳鸡、魔芋、猕猴桃、茶叶、玉米、高山蔬菜、果酒、甜柿、枸杞、冷水鱼、马铃薯等11个优质特色资源培育壮大产业。发展的产业中,规模过亿元产业5个,2018年产业总产值达15.62亿元。在学校的帮助下,以国硒冷水渔业为龙头的建始县冷水鱼产业实现了产值从1000万元到2000万元再到3000万元的“三级跳”。

四、拓展扶贫形式,多部门全方位协同作战

在开展党建扶贫、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的同时,华中农业大学还探索实施了多展扶贫方式,组织多部门全方位协同作战。

(一)开展文化扶贫。组建人文社科教授团队,到建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品牌建设与传播等工作,探索并建立“科技+产业+文化”的文化扶贫模式,助力精准脱。6年来,专家团队依托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工作基础,完成了猕猴桃、枸杞、茶叶、甜柿、冷水鱼、高山蔬菜、景阳鸡等7个扶贫产业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帮助建始县特色农产品实现了从质量到品质,再到品位的三级跳。

(二)开展社会扶贫。学校牵手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索“金融+科技”扶贫模式,为扶贫企业解燃眉之急,或为企业插上二次腾飞的翅膀。2012年以来,帮助枸杞珍酒业、硒姑娘酒业和国硒冷水渔业等定点扶贫重点支持企业获批贷款资金2413万元。学校广泛宣传,积极动员校友等社会力量参与建始扶贫,累计帮助引进资金1.35亿元。

(三)开展消费扶贫。学校坚持优先消费贫困县农产品,坚持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销路,坚持以提高产品市场生命力促进销售,有效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从2016年开始,学校与建始县委、县政府政府合作,利用年底“打年货”的档口,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暨“六个一”品牌展销会,动员学校教职员工、周边社区居民帮助销售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与此同时,还开展了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进教育超市、进食堂、进福利、进后勤、进专设门店的“五进促销”工作。近3年来,学校累计购销建始县等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1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