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8.01
7月19日至21日,全国“光与海”高端学术会议——“光与海”论坛(总第8期)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天津大学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地面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承办。
会议设立了4个主题:物理海洋原位监测技术与仪器的需求与挑战;海洋生物识别、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及装备;低空遥感及深远海探测与监测技术、仪器及装备;AI赋能海洋监测与预警技术与装备。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开展学术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作“关于海洋中信息传输,通信及深海资源利用的探讨”的报告,探索综合利用海洋中的检测信息进行深海资源的立体化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作“基于海底光缆的通感融合海洋信息网络”的报告,通过现有的海底光缆实现通信与传感一体化检测海洋信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松作“基于明确目标任务的海洋观测指标体系的建立”专题报告,为从事海洋观测研究的学者提供了目标性引领;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邵理阳作“基于AI+DAS技术的海洋智能感知系统及工程应用”的报告,将人工智能与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融入到海洋探测中,并分享了工程应用案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长春理工大学校长郝群作“胶体量子点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及展望”的主旨报告,为光学成像器件与海洋探测的结合提供了新思路。清华大学教授孔令杰作“飞扫介观三维显微成像”的报告,提出的扫描广域断层扫描技术有望用于海洋生物动力学功能成像。
同时举行了“光与海”论坛圆桌会议,邀请海洋与光学领域的专家针对海洋检测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公开交流。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