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高校细胞生物学骨干教师研讨会举办

发布日期: 2025.08.22

8月19日至21日,第十一届高校细胞生物学骨干教师研讨会在吉林长春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由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携手吉林省细胞生物学会、教育部生物科学“101计划”核心课程师资培训北京师范大学基地、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细胞生物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以及四川省细胞生物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共同承办。会议以“课程、教材与一流人才培养”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90余所高校的160余名专家学者。

北京大学教授陈建国解读了“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魏民以“内共生学说——Beyond线粒体叶绿体起源”为题,从生命起源延伸至真核细胞发生,拓展了对传统理论的认知;中山大学教授张雁作“生物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智慧化教学”报告,探讨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清华大学教授欧光朔系统介绍了以“人工进化”为主题的暑期学校在实验课程设计方面的前沿探索。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戴俊彪以“合成生物学”为题,阐述了生物系统工程化设计与改造为生命科学带来的新视野;南开大学教授陈佺在线分享了“线粒体生物学研究”,探讨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机制与生理意义;清华大学教授葛亮作“细胞信号转导概论”报告;北京大学教授徐冬一以“DNA结构、复制和损伤修复”为题,系统介绍了DNA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

兰州大学教授侯岁稳、四川大学教授邹方东、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李晓雪分别以“在西部培养生命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的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改革”“指向创造力培养的生物学专业课程改革”为题作报告。随后,邹方东组织与会教师围绕“课程、教材与一流人才培养”展开讨论。

高校细胞生物学骨干教师系列研讨会的特色之一是为参会老师提供前沿研究技术的实验培训与操作。21日下午,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巴雪青与田苗苗在实验室讲解了EMSA(凝胶阻滞实验),重点展示了转录因子与DNA互作的检测方法。与会教师通过实验操作,对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原理及数据分析有了更深入地理解,有效推进了实验技术的交流与传播。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