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9.01
8月25日至28日,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
中国作物学会秘书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旭回顾了我国小麦基因组学研究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发展历程。
会议期间,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基因组与分子育种”核心主题,通过多元形式开展学术交流。大会设置的5个特邀报告,以及65个高质量大会报告,并依据小麦育种前沿领域与关键技术方向,细化为8大专题模块,从不同研究维度系统探讨小麦领域前沿方向。其中,“种质创新及其育种利用”专题中,各位专家聚焦野生近缘种优异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创新实践;“麦类作物多组学与进化”专题依托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前沿技术,专家们深入探讨麦类作物的进化历程与遗传机制,解析小麦应对复杂环境的调控机制;“株型改良与高产育种”专题中专家们针对不同地区的株型改良和环境适应性提升优化育种策略;“优质基因发掘与优质育种”专题则着眼于蛋白质、淀粉等品质性状的遗传解析与分子设计育种。此外,“新技术开发与利用”专题展示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新兴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成果;“抗逆基因发掘与抗逆育种”专题中则聚焦干旱、盐碱等逆境胁迫下的抗性基因定位与种质创制;“抗病基因发掘与抗病育种”专题围绕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害,系统阐述抗病基因克隆与分子育种进展,全方位呈现小麦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与创新成果。
大会共收到310篇学术摘要,展出110个墙报,并同步举办墙报交流活动,为科研人员搭建成果展示与观点碰撞的平台。此外,大会还组织召开种质交换仪式、女科学家论坛、育种论坛及期刊论坛等特色活动。
中国作物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