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06.15
扬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心组织2023全国科技活动周暨35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围绕“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主题,开展进校园等“六进”活动、举办科技节,以及“校园之间”科技竞赛、仿生机器人大赛、儿童发明大赛、科学教育成果展示大赛、科技模型竞赛等5大类20多种,项目更多、覆盖面更广、受众更普及,吸引青少年逾万人参与,在古城扬州掀起青少年科普活动高潮。
一、立足示范引领,弘扬科学精神
协会围绕“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主题,组织实施“厚植航空沃土 点亮飞鲨梦想”科普公益创投项目,深入开展“科技六进”活动服务“双减”,用优质科普服务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5月13日,协会走进扬州市竹西街道瓦窑村开展“探寻科技奥秘 引领创新梦想”科普活动,拉开了2023全国科技活动周暨35届科普宣传周活动的帷幕。活动通过科学实验秀、航空模型制作带领同学们体验科学的乐趣,感受科技神奇的魅力,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探索兴趣,提升村民的科学素养,营造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科普氛围。
5月14日,协会走进竹西街道黄金社区开展了一次“飞”同寻常的航空知识讲座,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航空知识讲座。孩子们不仅学习了飞行知识,还放飞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战斗机。通过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孩子们的周末生活,更使孩子们了解了航空知识,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了“飞鲨”航空梦想,也为扬州市2023全国科技活动周暨35届科普宣传周活动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5月20日,协会走进漕河社区积极开展科学普及惠民活动,为少年儿童开展“在生活中如何成为小创客”主题的科普活动。提高了青少年的观察力,锻炼了青少年动脑动手的能力,还教会他们用发散的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远大理想,学好科学文化,崇尚创新创造。
5月22日,协会携未来芯机器人辅导员走进仪征市香沟中心学校,开展了“邂逅光影 ‘电’亮奇迹”科普讲座和“灵动创新 点亮未来”科技体验活动,为该校四年级师生带去了不一样的科技体验。孩子们参加了动力小车的搭建,体验“飞鲨杯”机器人竞赛中“工程小车”竞赛过程。经过搭建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升科学实践能力。
5月26日,协会走进梅岭小学花都汇校区开展“专家进校园 科普促成长”师生科普教育活动,为四、五年级学生代表带来了《“电”亮奇迹 “创”造未来》的专题讲座。讲座开阔了学生视野、增长了知识,更启迪了同学们树立崇尚科学的理念和乐学善思的品质,在同学们心底里播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协会开展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走近青少年,把科技展品、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普剧等送到他们身边,将优质师资送到基层,充分发挥名师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探索协会助推“双减”工作的模式,丰富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实践内容。
二、做好科普加法,提升科学素养
2月2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本会组织各会员单位开展线上线下的各类科普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素质教育,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双减”活动中为科学教育做好加法。
5月11日,江都区华君外国语学校举办第七届校园科技节启动仪式,通过邀请科普专家讲座、无人机编队、机器人舞蹈、科学互动实验、人工智能比拼、科普作品征集等形式,组织开展明日科创之星、小小科学家、创客达人评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点燃他们的科创梦想。学校希望借此契机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推动青少年创意发明、创客教育、STEM教育建设,激发他们对科技的探索热情,切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5月12日,邗江区实验学校中学分校联合佰特机器人举办首届创新科技节,营造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校园科普氛围。科技节在炫酷的机器人舞蹈中拉开序幕,随后同学们前往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智能家用电器展示和科技小制作等各个展点体验、打卡。科技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精彩,同学们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发挥潜能,在“仰观无限宇宙,俯究创新之思”中乐游科学瀚海,体验科学的乐趣和科技的神奇。
5月22日开始,高邮市临泽小学全体师生在校开展“科普在心中 安全在手中——科普助推‘双减’行动在行动”系列活动。 各班利用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科普周宣传并观看“科普在心中 安全在手中”纪录片;学校少年宫“科技之光”社团开展“小七巧 大智慧”“学科学 大学问”“观天宫课堂 大梦想”,同学们用七巧板绘制美丽校园,开展互动体验、探究实验,献礼科普周;组织全体科学老师进行中小学实验室安全与危化品管理的学习,培养任课教师实验室安全意识。通过系列活动不仅向师生普及了科学知识和安全意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了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将科学探索、创新精神深深植入临小师生的心田。
5月25日,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开展“助力双减,科技在行动”科普体验活动。学校“跟着肖克力学电子”社团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一日开放活动。同学们以导电胶带作为主要工具,通过导电胶带的拼贴可快速搭建出各种趣味电路,每拼装一种电路,都能马上听到或看到声、光、电的效果,让孩子们在玩乐中进入奥妙无穷的电子世界。通过指导学生了解物理电路和电子元器件,掌握简单的电子电路知识,开展电学探究实验,激发对科技的兴趣,逐渐掌握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养成善于发现、勤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协会还在会员单位组织了无人机科普活动、四季星空、搭建纸桥、生命健康体验、神奇的“健康护卫队”、双创进校园、奇妙机器人……展现出一道道靓丽的科普风景。协会通过宣传周活动让各校学生走进科学天地、走近科学家,“做起来”“趣起来”,为启迪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传承科学精神,感受科技魅力,培育科技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组织系列竞赛,凸显“双减”成效
协会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普教育,“以探究为核心”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协会在宣传周期间通过组织实施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掀起青少年科技比拼浪潮,有效激发广大青少年参加科普活动的热情,在竞技中更加深入地认识科学、拓宽视野、锻炼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把“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凸显科技社团活动效果。
5月27日,协会承办的第二十九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扬州选拔赛圆满举办。本次大赛设维扬实验小学、翼立方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江都区华君外国语学校、仪征市刘集镇中心小学、高邮市实验小学西校区、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共六个分赛场,有电子技师认定、七巧科技、人工智能、星际探索竞技赛、ENJOY AI 航天之路挑战赛等18个项目,为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搭建了广阔平台。参赛人员来自幼儿园、中小学,共计有51所学校共957名青少年参加竞赛。现场对决既紧张刺激,选手通过现场拼搭、安装调试、程序编制和实际比拼等环节,亲身体验模型制作、创新创造实践的魅力,充分展示了各校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开展科技社团活动后的丰硕成果。
5月28日,由协会承办的江苏省第三十五届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扬州赛区)仿生机器人竞赛在华东师范大学邗江实验小学顺利举行。参赛选手从全市300多名科技迷中选拔出58名选手,经过半天的激烈角逐,所有参赛组别均圆满完成。既锻炼了选手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通过比赛,也让选手们看到了更多优秀的创意,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收获了知识与友谊。
5月30日由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的第34届江苏省“科学教育与青少年综合素质提高”学术论文、活动方案评审活动重点试点单位(扬州)初评会在扬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秘书处成功举办。本次初评会聘请了扬州大学、市教科院的专家参与评审,共评选出39篇论文、2篇方案进入江苏省“科学教育与青少年综合素质提高”学术论文、活动方案评审活动终评阶段。此次初评会得到全市科技辅导员的积极关注,进一步推进扬州市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科技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协会精心组织科技竞赛活动,选拔出一批优秀青少年在多项品牌竞赛活动脱颖而出,提高社会各界对科协的美誉度。
5月20日,协会送评朱韵之同学的《液体深度与其蒸发速度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荣获扬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推荐参与国赛。5月22日,江苏省发明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少年儿童发明奖暨第十八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选拔赛评选活动喜讯传来,协会送评的作品荣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5项、优秀奖4项,其中,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吴秋妍、王蔚然同学的《共享电单车智能头盔箱》荣获金奖,协会也获评优秀组织奖。扬州市青少年之所以屡次斩获大奖,取得如此骄人成绩,源于这些获奖学生历经协会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训班的系统培训,充分展示了科技创新要从青少年抓起的重要性。
5月28日,在新沂市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江苏省区域赛中,协会选拔出的26名青少年选手包揽“走向未来”自动驾驶创新挑战赛小学组、高中组全部四个一等奖,获得全国总决赛资格,另有四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5月27日、28日,江苏省第十四届校园之间智力竞技活动总决赛在南京科技馆举行。由协会选拔出10支代表队挺进江苏省总决赛,小选手通力合作、顽强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江都区实验小学代表队荣获特等奖,汶河小学东区校等六支代表队获得一等奖。
寄望未来,协会将乘势而上,砥砺前行,强化科普教育的使命担当,树立机遇意识、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搭建科技特色教育平台,提供丰富优质科普资源,为启迪青少年的科学追求,传承科学精神,培育科技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扬州市青少年科普事业走向全省前列,为把扬州“好地方”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而贡献力量。(扬州市青科协)
江苏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