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为更好地服务防疫工作需要,江西理工大学科协及时组建了抗疫心理服务队,第一时间开通了防疫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服务平台,为校内师生、校外一线工作人员、普通群众等提供心理支持服务,让心理健康成为狙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重要免疫力。 江西理工大学科协抗疫心理服务队由19名心理咨询师组成,志愿服务号角吹响后,大家第一时间响应,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截至目前,服务队共收到223人次的咨询申请,经过筛查,共为37名校内师生提供了心理支持服务,其中3名重点人员。经过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志愿者了解到师生面对疫情产生的负面情绪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仍在继续的疫情,产生了恐慌的情绪;二是担心,对自己及家人身体状况的担心,对于身边亲友已经确诊,目前不确定自己及家人是否感染产生了担心的情绪;三是焦虑,自己的亲属或好友在一线工作,担心他们会被感染。面对这些情况,志愿者一一进行了疏导,有效缓解了咨询者的紧张焦虑。同时,志愿者还积极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及宿舍心理联络员开展同辈互助,对班级同学进行心理状况摸底,主动干预重点人群,并制定了《江西理工大学心理抗疫手册》《开学初心理辅导预案》等措施多管齐下开展心理服务。 抗疫心理服务队不仅开展校内心理支持,更积极参与社会心理援助。志愿者刘慧的丈夫在医院参加抗疫工作,从大年初一开始,没有一天是和家人待在一起的。而她自己在家也没有闲着,作为辅导员,她通过电话、网络和学生、家长一一取得联系,为无聊、害怕的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除了校内咨询,她还主动报名参与了赣州市章贡区的心理援助工作,为一线工作者、普通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一线工作者面对着不少的工作难题,承担了不少的压力和风险,志愿者刘慧耐心地倾听,积极进行共情,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帮助他们缓解压力,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志愿者秦秀清教授,截至目前进行了20余例心理咨询与辅导,其中一例是一个10岁的小学生,因为听家长说不洗手就会生病,就会被救护车拉走,孩子感到害怕极了,于是就不停地洗手,几天就把小手洗得溃烂,晚上睡觉也做噩梦哭醒,产生了严重的应激障碍。秦秀清及时帮助其做心理辅导,经过每天一次的视频聊天,现在孩子大大减少了洗手次数,能安心看电视,去摸自己的课本,晚上也终于能稳定休息了。 志愿者郭修凤,她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作为心理支持热线电话,保证因疫情产生情绪问题的求助者第一时间能联系上心理服务团队,自心理热线1月30日(大年初六)开通以来,24小时接听求助电话,有一天凌晨2:00多,接听了来自湖北的一位求助者的电话,他表现地特别恐慌,情绪特别糟糕,因为听说周围很多人都已经写了遗书了,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倾听和引导,他的情绪逐渐稳定,能理智地看待疫情了。 此外,郭修凤还主动报名参加了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面向社会大众的心理支持服务,定期值班为一线工作者及普通群众提供线上心理服务。 在这场无硝烟的抗“疫”战场上,江西理工大学科协抗疫心理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他人,为学校,为社会贡献江理正能量。疫情无情,人有情,尽管无法手牵手,但仍可心连心!(江西理工大学科协 编辑:杜春发) 江西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尹莉华 |
-
0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