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为棉业注入新活力——走近兵团“最美科技工作者”

发布日期: 2023.08.07

仲夏时节,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棉花育种基地,常能碰到一位在棉花地忙碌的人:戴着眼镜、面庞黝黑,裤腿和鞋子上总是沾着泥巴。他就是棉花育种专家、石河子农业科学院棉花所副研究员姚炎帝。

2011年大学毕业后,姚炎帝扎根兵团,潜心棉花新品种选育、栽培及推广,他坚持科技为民,带领团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服务带到棉田里。近年来推广选育新陆早70号等棉花品种8个,推广新技术5项,累计推广2880万亩以上,取得社会经济效益48亿元以上,显著促进兵团棉花产业发展。

姚炎帝先后主持兵团和师市科研项目11项,获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农业农村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制定行业团体标准6项。先后荣获第八师石河子市“中青年领军人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强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等荣誉称号。

他说:“棉花是他心中最美丽的花,我愿意用我的青春和汗水去浇灌出更多更好的棉花新品种,用我的双脚和同事们一起在兵团大地传授更多的新技术”。

姚炎帝选育的新陆早70号、61号、74号、80号连续多年作为兵团、第八师、第六师、第五师等地的棉花推介品种,其中新陆早61号作为近十年南北疆早熟棉区推广面积最大的棉花品种,为国家、兵团及各师市多点示范展示试验对照品种。

作为兵团及师市的科技特派员,他每年在田间地头从事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服务达50天以上。针对新疆早熟陆地棉适宜机采种植的各项综合指标和适应性降低等问题,他积极开展棉花优异种质资源研究,建立优异种质数据库,构建核心种质,创新亲本材料。通过多年杂交组合和品比试验,主持选育出早熟、优质、高产、抗逆性好,适应性广泛,适宜机采棉花新品种新陆早70号,该品种示范推广达500万亩以上,成为第八师、乌苏、沙湾等地棉花主栽品种。

近年来,姚炎帝不仅带领育种团队,还组织棉花栽培及推广,到兵团各师市棉花主产区开展全产业链科技服务,为兵团棉花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王峰)

新疆兵团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