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种业创新经验走进“种业创新暨种业援疆援非座谈会”

发布日期: 2024.03.25

3月16日,新疆巴州科协一行参加海南三亚举办的“种业创新暨种业援疆援非座谈会”。巴州科协有关负责人就当前种业援疆的进展和巴州对优良品种的需求状况及巴州种业创新园建设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

近年来,巴州科协积极与河北省援疆指挥部、河北省科协、河北省老科协及河北省种业协会沟通对接,依托“科创中国”平台,引进高端人才,提升巴州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先进成果落地转化,助力巴州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力协助做好种业援疆调研工作,为巴州种业产业发展打好基础。巴州科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做好河北省科协、河北省种业协会等到巴州开展调研考察,为巴州种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引进中国棉花协会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河北农业大学终身教授马峙英,“中国杂交谷子之父”专家赵治海及部分企业家围绕着助力产业发展、资源共享、科普设施建设等召开了项目对接座谈会,为巴州种业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与保定市科协签订合作协议,深化科研合作、技术交流、人才培养,推动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落地,逐步建立优势互补、产业对接、技术合作、信息互通机制,促进两地“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水平提升。

二是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助力种业企业发展。推荐新疆国欣种业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成立新疆国欣种业马峙英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与新疆国欣种业有限公司成功申报2023年“科创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服务团,围绕棉花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广等产业,广泛深入开展区域和产业需求调查,引领提升巴州棉花育种水平,提升新疆棉花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河北省科协和河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指导下,河北省老科协和河北省种子协会共同研究制定种业援疆工作计划,成立了由刘旭院士为首席专家的河北种业援疆院士专家工作委员会,构建冀疆种业创新合作平台,以棉花、小麦、旱碱麦、谷子、大豆、蔬菜、油料等河北优势作物种子为重点,促进科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推进种业援疆落到实处。

三是依托项目带动,推进巴州种业发展。依托河北省科协、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资源优势,联系河北省科研院所、高校等,邀请院士、专家等围绕盐碱地治理、生物育种等产业开展科技交流、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技指导等,为巴州相关产业发展提出有效意见建议等,为相关企业产业发展“把脉问诊”;依托河北省援疆项目资金,实施巴州种业发展科技服务项目,组织服务河北、新疆两地种子优势科研单位、种子企业以及相关种业科研单位、种业企业,联合建设种业创新研发基地和实验室,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利用、育种攻关创新、关键技术研究和新品种培育等,助力巴州种子产业发展;激发援疆企业活力,有效提升巴州种业研发能力,积极跟进巴州种业创新园建设,建设种子技术孵化、成果转化、种子加工、种子储运和技术培训示范推广五大中心,目前一期工程品种资源库已经完成2个,占地7594平方米的培训楼、占地面积6123平方米的科研楼主体已经完工,2000亩科研育种基地已经投入使用,2023年有中国农业大学航天育种、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河北省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3000多个育种材料参与试验。

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是巴州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巴州科协将利用“种业创新暨种业援疆座谈会”平台,聚焦种业发展前沿,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呈现国内外种业最新成果,推进种业交流与产业化应用,推动建成安全、高效、便捷的全国种业资源服务体系,进一步激发巴州种业科技创新发展活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推动巴州种业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新疆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邹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