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

发布日期: 2024.06.21

6月20日,陕西省科协联合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林业局,在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等沿黄省、自治区科协共同支持下在西安举办2024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会议。本次会议设1个主场活动、3个分会场活动,邀请省内外院士专家聚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绿色可持续发展需求,汇聚创新资源,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繁荣学术研究,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wps_doc_0.jpg

会议主会场

主旨报告环节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在《对话黄河:地质过程—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灾害响应》报告中介绍了黄河流域地质过程、生态保护、水文循环与灾害效应及高质量发展,重点解析了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河水、库水等五水转化及其对水源、水环、水沙、水利、水害等五水的影响,以及黄河水涵养功能对中国水生态的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围绕“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与战略思考”主题,针对黄河流域煤矿区所处的战略地位,剖析了该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黄河流域中上游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关键,提出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今后工作重点与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环境修复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刘国彬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成效及展望》报告中,重点解读了目前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治理成效,分析了新时期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水土保持科技创新的重点方面,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稳定。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教授级高工金学林围绕《陕西省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对策》,阐释了生物多样性概念及保护意义、陕西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生态修复力度、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微信图片_20240621085546.jpg

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

会议同期举办黄河流域物种多样性学术会议、遗传多样性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讨会议和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多样性学术会议等三个分会场活动,专家学者们围绕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陕西省有关省级部门、相关学会、高校和科研院所,沿黄省区科协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陕西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尹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