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科技馆上演“光的十层解密”:院士专家科普基层行 点亮科学之光

发布日期: 2025.08.21

8月10日上午,作为2025年度“科普江苏·院士专家科普基层行”暨南京科协大讲堂的重点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主题的科普讲座与实验秀举办,活动吸引了数百名市民、学生及科技爱好者参与。活动通过《追光》主题讲座与光学科普实验秀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卢明辉以“追光”为题,开启了一场跨越物理与哲学的光学探索。从蜡烛火焰的温暖到手机屏幕的冷光,从X光的穿透力到光纤的精密传输,他首先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光现象拉近听众与科学的距离。随着讲座深入,卢明辉以“十层理解”为框架,层层剥开光的本质:牛顿的粒子说与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形成思维碰撞,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电磁波的震撼发现,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揭示的光量子特性,直至量子纠缠与反物质湮灭的当代前沿研究。

讲座现场的互动问答环节,当被问及“三棱镜为何分出七色而非其他数量”时,卢明辉以光谱仪的精密测量与人类视觉细胞的分辨局限作答,揭示科学观测与生理感知的辩证关系——肉眼可见的色彩边界既受限于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敏感度,也因个体差异(如画家对色彩的精细分辨)而呈现主观性;关于“隐身斗篷如何实现”的奇幻想象,他引出折射率分布的数学调控原理,同时坦言当前技术仍困于微波段二维实现,可见光三维隐身的突破需材料科学与波动光学的双重突破。这些互动不仅解答了孩子们的疑惑,更将物理原理与生活现象紧密连接,展现了科学探索的多维魅力。

与理论讲解相呼应的光学科普实验秀,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视觉盛宴。实验员通过棱镜组演示光的折射与色散。裸眼3D全息投影——悬浮在空中的“蝴蝶”随着实验员手势翩翩起舞,看似真实的物体却“穿透”了障碍物,引发观众惊叹。在声学相机演示环节,麦克风阵列实时捕捉并可视化声波传播路径,让“看不见的声音”以光点轨迹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

作为活动承办方,南京科技馆负责人表示:“科普工作的核心是搭建公众与科学的桥梁,这次院士专家基层行通过‘讲座+实验+互动’的三维模式,让前沿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真正实现了‘追光’主题的双重含义——既追寻光的科学本质,也追寻公众对科学的热爱之光。”(南京科技馆)

江苏省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