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宣言——主动作为:工程塑造绿色未来》发布

发布日期: 2025.10.19

10月12-17日,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由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上海市政府共同举办。大会以“工程塑造绿色未来”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工程技术应对气候变化,驱动经济绿色增长,加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来自60多个国家的工程界同仁齐聚一堂,共同协商并一致通过《上海宣言》。

当前,贫困、饥饿和不平等加剧,气候变化威胁仍是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工程界需要承担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责任。

距离2030年五年之期,全球工程界通过《上海宣言》承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和深度协作,倾注工程之力,加速推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协定》《未来契约》及《数字契约》,让工程科技这一关键驱动力,引领破解发展困局,释放全球增长新动能。

基于此承诺,全球工程界通过《上海宣言》确立以下行动:

1. 工程绿色转型:核心目标

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力量。全面推动绿色转型,主动拓展社会责任边界。

— 将加强生态系统承载力作为工程实践的刚性约束,加速全经济范围的减排(SDG 12,13),守护陆海生物多样性(SDG 14-15),守护人类生存的自然家园;

— 将提升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工程实践的首要责任,加速建设韧性城市、社区和基础设施(SDG 11),催化产业创新与体面劳动(SDG 8-9),构建更加包容普惠的和谐社会;

— 将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权作为工程实践的根本目标,加速消除贫困和健康隐患(SDG 1-3),确保粮食、清洁水、可负担能源的公平供给(SDG 2,6,7),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

2.创新解决方案:发展引擎

创新是跨越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引擎。因地制宜地创新,积极发展适宜技术,用以切实解决问题。

— 以负责任的态度不断突破技术的前沿,推动数字、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加速驱动社会跃迁;

— 以本土智慧激发创新,从土地、人群和文化中催生出富有创新性和生命力的解决方案;

— 善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利用自然的生长与自我修复力量,筑牢生态安全和民生韧性。

3.工程能力建设:内生动力

工程师能力的持续提升是实现以上行动的根基。统筹发展与安全,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认知,最大化地释放潜能。

— 将科技向善、全球视野、跨界创新能力深度融入工程教育和工程师终身职业发展;

— 推动工程师进入政策和决策核心,将工程智慧前置融入全球治理;

— 打破性别和年龄壁垒,支持女性和青年工程师发展,营造包容环境,激发多元智慧贡献。

4.全球伙伴关系:强大纽带

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挑战,唯有加强协作方能破解。建立多元伙伴关系、加强工程文化和实践交流互鉴、共建开放包容的全球工程合作生态。

— 积极推动开放获取、数据共享与最佳实践的全球高效流转;

— 统筹技术创新与治理实践,协同推进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可靠应用,形成安全、可信、可控的发展生态;

— 推动提高国际和国家工程技术标准的可互操作性,降低跨境服务成本;

— 加速实现工程师资格的双边和多边互认,促进人才跨境流动;

— 支持促进南北、南南及三方合作,力行经验互通与技术共济,以工程纽带紧密联结全球创新力量。(环球网报道记者 姚倩 黄诗瑞)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