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月:从这里读懂科学

发布日期: 2025.09.19

9月6日,河南省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科普月活动中,无人驾驶拖拉机吸引观众打卡拍照。视觉中国供图

9月13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举办科技创新成果展,社区居民参与互动。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9月7日,青海省西宁市科普月活动主会场,一名儿童与智能机器人互动。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9月16日,湖北省秭归县农业科普志愿者在田间为农民讲解新农机使用技术。宋小琴 摄

9月13日,山东省日照市科技馆“科学之夜”活动中,观众沉浸式参与“科学表演秀”。日照市科技馆供图

9月2日,北京,工作人员在中国科技馆科普展台展示神经义肢手的抓取功能。季春红 摄

今年9月是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自9月1日以来,全国各地通过展览展示、科普剧、游园会、科学运动会、科技场馆“科学之夜”等形式,精心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共享共建的“科普盛宴”。

活动期间,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园区、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陆续向公众开放;各类科技场馆和科技社团围绕科技前沿和重大成果,推出专题展览、科普讲座,让公众零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

在北京,近3000场科普活动依次登场。中国科技馆和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推出“新中国科普成就展”“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等百余场主题展览和特色活动,打造“全月有活动、每周有主题、天天不重样”的科普嘉年华。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内,仿生机器狗、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让雪域高原的科普活动“嗨”起来。山东省日照市科技馆通过“科普小车”“科学表演秀”“球幕电影”等方式,让科技馆化身为充满创意与探索的科学乐园。在上海浦东、湖北宜昌、河北秦皇岛、青海西宁等地,科普志愿者走进社区、学校、厂矿车间和田间地头,展示创新成果、开展趣味实验、讲解种植技巧,让人们直观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突出趣味性,让科普“嗨”起来;突出时效性,让科普“热”起来;突出群众性,让科普“动”起来。全国科普月正以丰富多元的形式,让科学走进大众,点燃全民的科学热情与创新梦想。(记者 季春红

来源:《科普时报》(2025年9月19日 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