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10.27
浙江在线10月26日讯(通讯员 叶蔚 记者 汪雨晨)10月25日,第三届“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Young Scientist SDGs Award)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颁布。
本届“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选取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8个领域作为关键评奖方向,鼓励青年科学家以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奖项于2025年5月30日启动申报,于8月31日截止申报,期间共收到了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204份申请。
与2024年相比,本届奖项申报者呈现四个变化:申报者数量增多,增长幅度达到40.7%;申报者质量大幅提升,申报者在所属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具备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与行业认可度;国际申报者人数和质量提升,境外申报者中不乏在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崭露头角、拥有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申报者任职单位呈现多元化。
据介绍,“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不超过5名获奖者。申请者年龄需在45周岁以下,性别、国籍不限,可采用自主报名或推荐报名方式申报奖项。
自2023年以来,“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已成功评选两届,共有来自国内外的7位科学家荣膺此奖。今年,第三届“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Young Scientist SDGs Award)颁发给了英国Porotech的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刘颖俊(LiuYingjun),意大利都灵大学教授玛丽安杰拉·鲁索(Mariangela Russo),瑞士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教授沃尔夫冈·特雷斯(Wolfgang Tress),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王辉(WangHui)。他们分别因在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有机与钙钛矿光伏及光子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荣获大奖。每位获奖者将获得100万元人民币奖金。
“2025年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获奖者合影 图源主办方
“获得‘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我深感荣幸。这份认可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提醒着我们共同肩负的责任——建设一个更加持续、包容的未来。它印证了勤奋、好奇与坚守能够引领我们取得重要成就。”意大利都灵大学教授、获奖人之一玛丽安杰拉·鲁索(Mariangela Russo)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激动地说。
本届“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的获奖者,共同勾勒出一幅“解决方案提供者”的群像。他们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探索,而是以跨学科的协同之力,直指清洁能源、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最紧迫的全球性挑战。他们的工作共同印证了一个趋势——可持续发展,正从宏大的理念,加速落地为一项项具体的技术突破与工程实践。
在这一进程中,青年科学家们展现出作为“变革主力军”的独特优势。他们善于运用前沿技术进行交叉创新,这正是应对可持续发展这类复杂系统难题的关键。他们的集体选择,也昭示着全球科研风向的深刻转变——顶尖的科学理想,正与切实的人类关怀紧密融合。科学探索的终极价值,不仅在于发表论文,更在于能否为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贡献力量——这已成为新一代科学精英的普遍信念。
刘颖俊(LiuYingjun)
Porotech的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刘颖俊聚焦于化合物半导体研究,发明了晶圆级多孔化技术,完成了从 2 英寸到 12 英寸晶圆的跨越,攻克了量产瓶颈,为增强现实设备提供了核心支撑。他与团队解决了microLED全彩显示系统的多个商业化难题,推动Porotech与全球领先创新企业展开紧密合作,以材料技术赋能更加节能、互联和包容的世界。他率先组建人类–人工智能协同研发团队,并积极推动可回收晶圆技术的开发,以实现衬底的循环再利用,进一步促进半导体产业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玛丽安杰拉·鲁索(Mariangela Russo)
意大利都灵大学教授。玛丽安杰拉·鲁索主要从事癌症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她聚焦于结直肠癌,受细菌活机制的启发,首次揭示了肿瘤细胞在靶向治疗中的"应激响应机制",这种机制会导致“癌症持留细胞”对靶向治疗产生耐药性。作为首个揭示癌细胞对靶向治疗存在特异性响应的研究者,她据此提出了更精准、个性化的癌症治疗新策略。她主持多项欧盟及国际级科研项目,积极推动癌症研究国际合作及临床转化,并在欧洲癌症研究协会(EACR)早期职业研究者委员会(ECR)、荷兰鹿特丹“EACR年会”等多个国际学术组织和会议中担任重要角色。
沃尔夫冈·特雷斯(Wolfgang Tress)
瑞士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教授。沃尔夫冈·特雷斯是光伏技术研究的引领者,在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光伏器件领域深耕多年。他长期致力于有机、钙钛矿等新兴技术研究,推动太阳能电池的低能耗化、高效化和商业化。他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物理与混合离子—电子导电性”研究中成果卓著,在传统光伏器件研究基础上开辟出多维度创新前沿方向,突破了传统光伏器件在效率提升与稳定性优化方面的固有局限。为加速新兴光伏技术的发展,他积极推动钙钛矿材料数据集等学术领域的数据开放与共享,与全球多地区的学者、机构协作,形成“无国界推进科学”的科研合作生态,发表了众多合作成果。
王辉(WangHui)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王辉深耕于光子量子计算领域。作为核心贡献者,他参与研发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是全球首台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的光子量子原型机,在量子计算与量子光学领域中实现了里程碑式成就。他为复杂任务搭建了低能耗的基础设施底座,带来更环保的计算范式。他所在的团队于2016年实现近变换极限的量子点单光子源,首次研制出不可区分性>99%、收集效率>90%的单光子源。2025年进一步突破量子计算容错阈值,其技术被全球180多个顶尖研究团队采纳,成为制备高质量光子源的“黄金标准”方法。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