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10.23
光明网讯 日前,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创新技术专委会联合举办的2025全球工程大会人工智能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兼代表夏泽翰在致辞中强调,AI的发展应紧密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展开,依托国际合作实现技术共享与普惠发展。他倡导建立全球统一的标准与治理框架,让AI技术进步成果能够惠及每一个人。
WFEO候任主席、新加坡工程师学会(IES)名誉主席陈成川在致辞中表示,AI正在重塑世界、城市与经济格局,为智能制造等行业带来变革性影响。他提出要构建一个可持续且有韧性的未来,关键在于让AI秉持向善理念,遵循透明原则。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侯增广在致辞中指出,AI正在重塑工程形态、经济模式与社会运行方式,为绿色工程、医疗健康、教育普惠、智慧交通等领域带来变革性突破。然而,AI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怎样确保AI遵循人类价值观,如何让技术公平惠及全球,以及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等。
AI赋能工程创新,前沿实践点亮绿色未来
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在报告中提出,未来AI将从当前的“代理智能”迈向“有组织的智能”,“低空经济”“本地循环经济”“生态系统”等新模式将成为破解资源约束、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他以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合作十余年的实践为例,指出通过AI构建智能系统,可有效支持可持续工业发展,减轻城市与产业资源消耗压力等。
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华南理工大学特聘讲席教授陈俊龙的报告解析了AI技术的演进历程与产业应用趋势,他将AI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2017年之前的“自动化时期”、2018年至2020年的“大语言模型时期”、2021年至今的“单语言模型时期”。他提出,未来人机协作将依托元宇宙、增强现实、脑机接口等技术,并强调AI的发展应从大语言模型向场景语言模型转变,注重行为与场景的结合,同时通过专家决策机制确保AI可控可信。
聚焦能力建设,共探AI 鸿沟破解之道
圆桌对话以“人工智能能力建设与全球合作”为主题,龚克主席、夏泽翰主任、王庆林主席、南非土木工程学会未来领袖小组委员兼WFEO-CEIT大数据和AI工作组成员Ing Sharon van Rensburg等嘉宾展开深度交流。他们共同探讨AI鸿沟的区域困境、解决AI鸿沟的可行方案等关键议题,为弥合全球AI资源差距、实现普惠共享贡献智慧与方案。
圆桌对话环节
此次2025全球工程大会人工智能平行论坛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工程:能力建设与国际合作”为主题,汇聚全球政、产、研、学、用等领域的100余位顶尖专家,围绕AI工程创新、应用实践、伦理治理与能力建设展开深度探讨,为AI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可行路径。(记者 李欣哲)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