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6.20
2024年4月至6月,由福建省科协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承办的2024年福建省“科普希望行”活动自启动以来,深入全省7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28个县区的122所城乡中小学校及高校举办科普报告,其中农村地区学校占比达60%。
聚焦基层需求升温度
为精确把握福建省青少年实际需求,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活动承办单位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提前征集科普需求,召开专家专题研讨会,针对基层需求,围绕青少年科普报告主题、课件、互动问题设置与解答等形成了青少年科普报告规范意见,提升科普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趣味性与针对性,并参照规范进行对科普报告内容进行预审把关,通过科技趣闻和图片视频展示等寓教于乐的方式阐明科学原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和优质科普资源广泛惠及老区、苏区、边远山区等科教基础较薄弱地区。
科普大咖助阵新高度
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在2024年福建省“科普希望行”启动仪式上开讲以来,活动陆续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占文、中国科协“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汇专家、闽江科学传播学者、高校教授、科研院所工程师等18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组成科普报告团,围绕“弘扬科学精神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主题,根据基层需求精心设计了《元宇宙》《芯片中的化学实验室——微流控芯片》《百年航空科技趣闻与展望》等23个报告主题,内容涵盖天体物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航空航天、地质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生态、创新制造、人工智能和卫生健康等10个领域,回应社会热点,介绍前沿科技,宣传科学人物,澄清科学谣言,为全省各地青少年送上了精彩纷呈的科学盛宴,满足了广大城乡青少年对于前沿科技知识的渴求,推动了对青少年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科技自立自强、科学家精神传承等核心价值引领。
武向平院士表示,科学教育的开展不能等政策、等经费、等师资,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参与,他呼吁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青少年科普事业,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助力青少年科学素质整体提升。
科学素质提升加速度
2024年“科普希望行”科普报告活动兵分七路,覆盖福州、厦门、泉州、三明、南平、龙岩、宁德等7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薄弱地区,行程达5500多公里,活动首次走进高校,全省共有近3万名青少年参与。从报国初心到仰望求索,从水密隔舱到北斗导航,从微流控芯片到脑机接口,从智能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到ChatGPT,从滨海动物物种多样性到刚登上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的“奇异福建龙”化石......一场场生动有趣的科普报告以科学为钥匙,打开了一扇走向广袤世界的大门,不仅让青少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领略了前沿科学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了他们追根溯源的探索精神,为青少年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梦想筑基。
福建省“科普报告希望行”暨中国科协“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汇”福建省校园巡讲活动是省科协立足“四服务”职能,创新科技教育机制,推动优质科普资源下沉,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生动实践。活动实现“点”上延伸、“线”上联动、“面”上辐射,重点为老区、苏区、边远山区等科教基础较薄弱地区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架桥铺路。下一步,省科协将继续开展“科技实践进乡村”和“辅导员培训进乡村”系列活动,汇聚优质科普资源和专家资源,帮助青少年开拓科学视野,推动科技辅导员能力提升,为乡村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助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贡献。
福建省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