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5.06
“世界芦柑看中国,中国芦柑看永春”。福建省永春县是“中国芦柑之乡”,种植芦柑已有80多年历史,全县现有种植面积11.25万亩,年产20多万吨,远销马来西亚、菲律宾、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福建省首个出口突破1亿美元的农产品。永春芦柑栽培规模居全国首位,是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了助力永春芦柑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当地农民增收,2020年10月,在省科协的指导下,永春芦柑科技小院成立,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王平担任责任专家,带领专家团队和研究生入驻科技小院,推动永春芦柑产业走出一条科技赋能、联农带农的全链式发展新路径。
永春芦柑科技小院成立后,入驻师生团队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走访湖洋、达埔、吾峰、东关等多个乡镇,与果农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就果农关切的问题开展研究,针对新品种筛选、芦柑稳产高效树形、早熟芦柑防裂果、有机肥液体化、土壤生态改善、天敌生态区建设、预防日灼果、种植牧草覆盖果园等多个项目开展落地技术研发。
科技小院入驻团队通过培育高效稳产的开心形树形,改变芦柑果树顶端优势,从而均衡果实质量,提高果实品质;通过埋管滴渗技术使液体化有机肥和化肥深入土壤,提高肥效,节约肥料;通过建设柑橘木虱、红蜘蛛、蚜虫等害虫的天敌生态区,保护和利用草蛉、瓢虫等天敌;通过减少除草剂和农药的使用,实现果园生态健康种植。科技小院专家团队带来的一系列技术应用,让永春芦柑产业真正实现了提质增效。
为了打通技术落地推广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成果走进农民家,永春芦柑科技小院入驻团队还建立了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定期举办培训班和现场观摩活动。2023年,开展农业技术服务34次,开展柑桔实用技术培训班、柑园有机肥液体化与埋管滴渗技术培训、省力化栽培技术等活动8次,向当地果农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广永春芦柑自然开心形树形、有机物液体化技术、埋管滴渗技术以及预防柑橘黄龙病的“永春模式”。通过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永春芦柑科技小院推动了当地芦柑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全面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为了提升农民科学素养和专业种植能力,科技小院入驻团队还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设置科普宣传栏8个,用于普及科技小院的成熟技术和项目;编印技术和科普宣传手册2期,共6000多册;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开展科学普及宣传。2020年以来,在省科协的指导下,永春芦柑科技小院每年都结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节日开展科普活动,接待到场技术咨询的群众达1000多人次,现场发放技术普及推广材料近2800份。
永春芦柑科技小院自成立以来,不仅致力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还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累计开展技术培训班、交流会40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400余人次。同时,入驻研究生26人,通过驻扎在科技小院,采集芦柑生产过程的信息,了解农户和产业的情况,调查产业问题,编写工作日志680多篇,找出产业发展瓶颈,积极开展科学创新实验,研发落地应用技术,真正实现了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过去一年,福建省科协科技小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始终坚持“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将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永春芦柑科技小院的成果正是省科协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福建省科协科技小院将继续秉承“科技兴农、服务三农”的理念,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服务,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福建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尹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