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6.18
近年来,上海市金山区科协在金山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市科协的指导下,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重大使命,围绕金山全面推动转型新发展、全力塑造城市新形象的战略要求,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切实履行桥梁纽带职责,提升“四服务”水平,团结带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奋楫扬帆、勠力前行。
一是聚力建好人才之家,服务科技工作者展现新作为。筑好人才“蓄水池”。贯彻落实《金山区关于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对高端人才“精准滴灌”。针对引进产业所需的顶尖杰出人才,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已建企业联创中心8家。当好人才“服务员”。成立首家科技工作者之家——上海湾区科创城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成为科技工作者心灵的港湾、前进的驿站、发挥作用的平台。近五年,深入开展科协职称申报受理服务,联系服务科技企业112家,受益科技工作者2000余人;共有1916家企业和创新团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393个项目获得支持。做好人才“举荐人”。落实上海市科协加强科技人才工作实施方案,发挥各类人才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近五年先后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25项、2021年上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第十一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称号。
二是聚力闯出融合之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激发新动能。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扶持。制定实施《金山区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十五条工作举措(2022-2024年)》,分级分类培育科技型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夯实科创功能型平台建设,推动企业研发创新中心搭建。推动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加快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全区现有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2家、区级专家工作站74家。截至目前,涌现出了10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3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个项目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6个项目荣获国家及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是聚力铸强科普之翼,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迈上新台阶。持续拓展科普阵地。全区现有各级科普基地52家、市级社区书院6家。廊下郊野公园项目获批首批市级“一区一特”科普项目。首批“金山科普护照(2023版)”汇聚区内10家优质科普阵地,受到市民群众的喜爱。建设“科普金山”新媒体矩阵,总浏览量达743万人次。着力打造科普品牌。以“金科普·心未来”科普品牌为引领,注重上海科技节、全国科普日等重大节点与常态化科普结合。连续四届参与举办金山区“科技博览会”。打造金山科普讲师团,已累计开设讲座2900多场,受益近13万人次。积极营造科普生态。制定实施《金山区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形成“以院士专家为引领、科普基地为阵地、委办局专业团队为骨干”的项目资源库,不断提升科普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聚力凝聚科技之智,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实现新突破。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召开“加快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专家研讨会、“城市数字化转型”推进大会,发挥合成纤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石化先进材料研究院、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作用,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构建特色智库平台。推荐院士专家担任区委转型塑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成立由杨雄里等7位院士领衔的金山区科普顾问团,开展“与院士面对面”活动7场。拓宽建言献策渠道。通过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等渠道,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呼声和建议,其中,碳中和、城市数字化转型、医药领域院企合作等优秀建议获市领导批示。召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邀请区领导与科技人才代表围绕营商环境改善、科技人才培养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主题,开展“鑫心对话”等活动,进一步发挥科协组织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区域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上海市金山区科协 编辑:刘彦岑)
上海市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尹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