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第25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活动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办。北京市科协与昌平区人民政府在开幕活动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揭牌建立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沈洁,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田文、刘晓勘、孟凡兴,昌平区委书记甘靖中,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仁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河出席活动。 张桂华指出,北京有近百所高校,三大科学城鼎立,科技工作者群英荟萃,正在加速跻身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希望北京市科协继续主动融入首都发展大局,一是强化团结引领,更好凝聚首都科技工作者群体。以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建设有温度、可信赖、有活力、具实效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把科技人才广泛凝聚在党的周围;二要服务工作大局,更好助力首都打造发展新高地。锻造更高质量、更富活力的学术、科普、智库品牌,提升学术、科普、智库平台服务能力,活跃学术交流,促进科普惠民,服务高质量发展;三要拓展开放合作,更好营造首都国际化创新生态。要持续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构筑海智计划基地、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刘印春表示,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活动落地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以“会地合作”的方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实际问题的重要探索,是助力区域特色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产—学—研—医—用”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北京市科协要继续汇集优质资源,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多主体协同服务区域发展。 刘德培在开幕辞中说,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活动汇聚大量中央在京和市属学术科研机构的科技工作者,以学术交流促科技创新,在服务首都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科协将按照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要求,继续发挥组织优势,夯实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切实发挥科协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凝聚包括全国学会等更多的组织力量,推动多主体协同,着力打造科创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北京各区重点产业园区和创新型企业;以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为抓手,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和舆论氛围。 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聚焦生命科学园相关重点产业方向,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秀颖、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宋经元、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主任药师艾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药师杨丽分别围绕“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机制研究进展”“本草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细胞生物学与临床应用管理用药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对:基于药品、物资供应与应急管理的防控策略”等主题作报告。刘德培、徐兵河、北京市药品检测研究院副书记郭洪祝、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王坚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教授鄢丹参与交流研讨。报告会由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叶敏主持。报告会上,昌平区科协、北京药学会、生命园孵化器、韵网签署了四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助力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建设国际一流科技园区。 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是首都地区综合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自199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24届。近年来,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围绕北京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举办百余场活动,线上线下覆盖科技工作者上千万人次,已经成为首都地区涉及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学术交流活动。 本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聚焦一个目标,建设首都学术交流体系,树立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学术交流旗帜;做好七个一批,即对接一批中关村论坛和服贸会活动、举办一批前沿领域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一批多领域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出一批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开展一批科技创新服务活动、一批专业学术活动、一批决策咨询活动,形成体系化的学术科创工作格局,繁荣首都学术,助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开幕活动由北京市科协、昌平区政府联合主办,北京市昌平区科协、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管理委员会、北京药学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韵网共同承办。 北京市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孙艳鹏 |
-
-
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