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8日,“科创中国”煤炭地质产学融合会议在山西省吕梁市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主办,“科创中国”岩石力学与重大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联合体和柳林能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承办。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中国科协党组关于发挥“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作用,促使科技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接地方政府、地方科协、企业,着力将煤炭地质产学融合项目成熟落地吕梁,助力优化吕梁市创新创业生态的工作部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山西省人民政府特聘专家、吕梁市转型发展顾问(专家)何满潮院士,柳林县委书记杨月祥,柳林县委副书记、县长燕明星出席会议。来自 “科创中国”岩石力学与重大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联合体、柳林能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中国科协学会党建示范工作联合体的全国学会及柳林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县属重点企业总经理、县属煤矿矿长、总工程师等近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柳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朱爱锋主持。 何满潮院士作了题为《材料革命与工程革命》的特邀报告,介绍了材料革命是如何通过带动技术革新和发展推动工程革命的。他指出,现有材料不能满足工程破坏特性的需求,急需材料革命,革命的标志是消灭颈缩,以此目标研发出了新型NPR材料。材料革命必然会引起工程革命,NPR新型材料成功推进了无煤柱自成巷技术、地灾滑坡监测预警技术、软岩大变形隧道控制技术及岩爆隧洞支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断裂带隧道、水害隧道及高温高湿隧道为未来工程革命的重点研究方向。一代材料推动一代技术,一代技术引发一次工程革命,从而为岩土工程领域重大工程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陶志刚教授作了题为《柳林能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工作回顾与展望》的汇报。回顾了近五年来,柳林能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全面服务吕梁产业升级、资源转型、科研创新等方面所做的贡献。科技精准帮扶助力产业升级、促进转型发展,在山西吕梁下山峁煤矿、沙曲一矿、二矿、寨崖底煤矿、金家庄煤矿开展了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技术的成功落地,不仅提高了安全效益,而且节约了煤炭资源。同时,在柳林县开展了滑坡牛顿力监测预警技术应用,布置了167个监测点,实时监测黄土边坡的安全,保障了吕梁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吕梁煤炭地质领域重要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会上,何满潮院士与柳林县委县政府共同签署了柳林能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合作建设协议。院士工作站将围绕“产业升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进一步开展工作,为柳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会议还举行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柳林能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杨月祥表示,本次会议既是柳林县深化院地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科技赋能柳林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具体行动。希望今后在现有良好合作基础上,继续推动柳林县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提升县产业发展水平。 8日下午,何满潮院士前往山焦华晋开展技术交流并作专题授课。何满潮院士以“煤矿开采的未来”为题,从煤矿开采的根本之路:智能化、采矿工法改革、材料技术装备进展、新工法开采实践、“N00”工法智能化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授课,并对公司所属各矿井就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何满潮院士带队专家一行,现场参观了沙曲一矿2406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生产流程,详细了解了工作面 “110工法”实施情况,特别对沿空留巷效果进行了仔细查看,并对该矿在“110工法”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疑虑进行了解惑。何满潮院士充分肯定了沙曲一矿井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探索。他表示,智能化及新工法是煤矿未来发展的方向,沙曲一矿作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克服重重困难,在智能化及新工法的应用上下足了功夫,走在了前列。希望在总结好现阶段的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技术合作,共同在煤矿开采方式的变革中蹚出一条新路子。 在活动期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与吕梁市科协组织召开对接会,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助力能源矿业等领域产业发展为目标,在高端学术引领、决策与技术咨询、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为全方位全面振兴吕梁经济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部分与会专家、代表前往柳林能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参观了“滑坡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警实验系统”“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实验系统”“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实验系统”和“地热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实验系统”等平台建设及运行状况。工作人员通过物理实验模型现场讲解演示院士工作站各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情况,介绍了科技进步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牛晶蕊 冯婷)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唐志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