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教育部官网公布由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通知》。通知称,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决定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浙江省科协科普部相关人士表示,通知内容将给浙江的科技小院建设带来新的契机。浙江将积极跟进,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目前浙江有5家科技小院,分别是余杭蜜梨科技小院、平阳大黄鱼科技小院、象山虾蟹科技小院、长兴羊产业科技小院、衢州白及科技小院。 余杭蜜梨科技小院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省市区三级科协、余杭区鸬鸟镇等单位共建,率先探索在东部发达地区科技小院建设实践,围绕梨园土壤调查及肥力提升、梨树专用肥料及灌溉施肥技术研发、梨果营养生物强化等技术内容开展合作,进一步深化了校地合作、政企合作,提升了科技与产业结合的优势特色,推广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模式,被中国农技协评选为2021年度十佳科技小院。 平阳“大黄鱼”、象山“虾蟹”、长兴“湖羊”、衢州“白及”等科技小院也在引导产业发展、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创新模式。 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把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这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培养模式,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可辐射带动全国涉农高校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通知》提到,教育部门将优先满足科技小院农业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招生计划需求。同时,科技小院人才培养质量将作为农业专业学位授权点及涉农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据了解,科技小院申请条件包括:申请单位应具有农业专业学位授权点;每个申请单位须建设5个以上科技小院(含已有和拟建设);每个科技小院须有1位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担任首席专家;每个科技小院至少有2名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年入驻时间不少于120天;每个科技小院须有一个依托合作单位,如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协会、合作社、园区、地方政府等;每个科技小院须聚焦县域内的一个主要农产品产业,研究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每个科技小院须有基本的运行经费保障,保证支持小院师生的交通费及入驻学生的生活补贴等。 浙江省是全国最早推广科技小院建设的省份之一,省科协积极统筹发挥全省各级科协力量推动科技小院建设。 下一步,省科协将根据《通知》精神,认真研究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围绕结合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协全面战略合作大框架,联合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共同成立“浙江省科技小院联盟”,依托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技术资源,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来源:省科协科普部 编辑:张丹亚) 浙江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张达 |
-
06-06
-
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