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中国科协召开食学自主知识体系研讨会,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徐延豪出席并致辞。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主持。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成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化部原副部长杨志今,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黄季焜,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信凯等20余位领导专家出席研讨会。 徐延豪在致辞中指出,食事问题是人类的生存性、根本性、持续性问题,构建认识食事问题的学科体系具有开创性、自主性的深远意义。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国之大者”育人育才,加强食学学科建设,汇聚和培养食学学科人才,加强食学全链条人才服务能力。二是聚焦食学学科领域的创新趋势,围绕食学领域的重大问题难题,组织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打造食学的学术品牌,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为民服务,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三是以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历史主动推动民族特色的食学科学文化体系不断发展,结合中华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研究中华食事历史和内涵,推动食学科学文化繁荣发展,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 中国人民大学食政问题研究中心刘广伟作题为“揭示食事客观规律、构建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主旨发言。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构建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意义、理论基础、方法路径以及实践价值等开展交流研讨、建言献策。专家认为,食事问题是关系到我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健康中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探索整体治理路径,全面有效解决我国的食事问题。构建中国特色食学自主知识体系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基础性、引领性和自主性,将为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方案,为解决人类食事问题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专家建议,要把解决食事问题摆在国家教育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位置,立足科学前沿和时代需求,不断完善食学学科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食政问题研究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 责任编辑:安永新 |
-
11-17
-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