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由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环境专委会主办,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珠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交通与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27届会议(以下简称COP27)边会——“后疫情时代的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在线召开。 来自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环境专委会秘书长、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环境专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军,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交通与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资源研究所主任刘岱宗,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交通与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院长教授李兴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贺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叶谦,浙江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贺晨旻受邀出席并做主旨发言。八位专家围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最新科学解读,并针对后疫情时代如何在重振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绿色低碳发展;如何通过实施“双碳”战略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参考范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环境专委会在COP27召开期间在埃及沙姆伊沙赫主会场设立展位,展出了“中国对青少年科普宣传气候变化做的科普活动”、“新一代一体化地球系统模式SYCIM动力降尺度方法获得的未来80年(2020-2100年)南海及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图景图”、“关注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当前和未来的建模评估的最近模型”的三个科普视频。本次边会展现了中国科学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也展现了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做出的努力和重要贡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于2022年11月6日至1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来自世界各地近200个国家的4万多名各界人士线上线下共同参加。 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刘冰心 |
-
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