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经过3天共22场的激烈角逐和精彩思辨,由中国科协支持,福建省等7个省市科协和台湾地区“中华青年交流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圆满落下帷幕。南京大学代表队获团体冠军,世新大学代表队获团体亚军,东吴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代表队分获团体第三、四名。东吴大学刘晴瑄和南京大学丁一获最佳辩手。 “云端”对决冠亚军 最佳辩手:东吴大学刘晴瑄(左)、南京大学丁一(右) 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是两岸青年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一年一度已持续举办20年。中国科协将该项目列入对台交流重点项目,本届赛事由福建省、北京市、上海市、甘肃省、河南省、江苏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推荐所在地高校组队参赛,分别指导协调福州主控赛场和本地高校赛场,台湾地区“中华青年交流协会”集中台湾地区8所高校代表队汇聚台北赛场,形成10个赛场联动的“云辩论”。两岸评委和辩手纷纷表示,这是一场富有意义的赛事,也是两岸青年交流一个亮丽舞台。 辩题紧扣新时代,增强话题吸引力 本届辩论赛辩题聚焦当前科技、社会、青年新热点,既能立足当下,又能畅想未来。兰州大学的辩手李晨恺说,“人类的‘火星移民计划’会否成为现实”辩题,使他们在备赛的过程中获得很多科学知识,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航天发展的辉煌历史。台湾彰化师范大学的辩手洪啓哲表示,平时课堂学的大都是比较枯燥的理论,但透过“火星移民计划”资料查找,让他从实际角度去考量科技发展。 首推街头新调查,提升赛题关注度 “宅在家算浪费生命吗?”“青年人在职场受了苦要不要抱怨?”“有别的星球可以选,你还住在地球吗?”……组委会通过辩题衍生出两岸青年共同关注的相关话题,并首次进行街头调查,视频达人将其制作成街采锦集发布于B站等网络平台,吸引更多辩论爱好者、青年群体参与互动,丰富大赛传播渠道。该调查在海峡卫视《汤圆视频》及多个短视频平台和脸书账号上发布,互动量逾5万。 参赛队伍新拓展,云端辩技更成熟 本届比赛,宁夏大学、台湾彰化师范大学首次组队参赛。宁夏大学辩手王海汀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这种全国性的辩论赛,很荣幸也很紧张。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辩手李超群表示,两岸选手之间的辩论风格差异较大,开拓了自己视野。本届“云辩论”平台技术更加成熟,本届“最佳辩手”刘晴瑄在赛后采访时说,疫情当下还能用视频技术开展“云辩论”,她就毫不犹豫地再次参赛了。南京大学辩手郑浩鸣表示,他们参加过多场线上赛事,“云辩论”技术非常新颖,有很好的参与体验。 创设互动新环节,赛后对谈海辩情 本届辩论赛新设置赛后“屏对屏”交流环节,两岸辩手畅谈成长心路历程,增进情感,推动融合。清华大学辩手李晔子认为,辩论对她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影响很大,思考问题立场更广、包容性更强。台湾东吴大学辩手王佳谕表示,台湾地区少有机会打这样赛制的辩论赛,准备过程和比赛活动都非常有意义。台湾世新大学辩手游甯筑认为,辩论让她学会了多角度理解、全方位思考,有利于与他人更加有效沟通。台湾辅仁大学辩手林圣山表示,海峡两岸交流帮助他增广见闻,了解他人想法,分享彼此意见,希望两岸青年交流活动长期持续开展。 中国科协港澳台办公室、福建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刘冰心 |
-
01-10
-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