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协指导,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抗疫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研讨会以“彰显中医药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总结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经验,聚焦卫生健康工作体制机制中的中医药角色定位、中医药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中医药学科发展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等作主题报告。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王国辰主持。 于文明在讲话中对中华中医药学会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在临床支援、学术交流、防疫培训、抗议宣传、养生康复等方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彰显自身优势和价值,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吕昭平在讲话中介绍了中国科协领导下的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两翼”联动所形成的全系统、全方位、立体化的疫情防控格局。他表示,希望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在学术引领、防疫科普和智库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王国强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团结广大中医药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新冠疫情防控等工作,并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历程和此次新冠肺炎抗疫实践,鼓励中医药人在国家和人民需要之时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赢得信任,赢得地位,珍惜中医药发展机遇,顺势而上,奋发有为,贡献力量。 研讨会中,张伯礼就中医药抗疫及卫生健康机制作主题报告,黄璐琦分享了新冠肺炎相关药物研制对中药新药研发的启示,仝小林交流了从“武昌模式”对国际防治新冠肺炎的系统性思考,王琦就新冠肺炎的中医药预防作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北京中医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刘清泉,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方邦江、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扈晓宇等专家,在总结抗疫经验的同时就中医药学术传承、人才培养、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等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并提出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方案。 中华中医药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于力晗 |
-
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