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天津市科协联合天津市教委推出了“院士来上课”科普云课堂活动。5月11日,《第三课,院士来上课!》在天津广电网络有线电视和“科普天津云”网站播放。 天津市科协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兼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陆林教授,以及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心理学部部长,天津市心理学会理事长白学军教授,共同录制了“院士来上课”第三课,从科学的角度剖析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压力的根源,解读合理疏导压力的方法,为孩子和家长们提供了一场趣味横生的心理辅导课。 在陆林院士看来,青少年因为疫情而产生的焦虑虽然是暂时的,但也值得家长重视并用科学的方法应对,首先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成年人要理性对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带来的肺炎疫情,不能将负面情绪发泄给孩子。”陆院士在课堂上表示,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也非常重要,即使是在家上网课也应该规律地起床和入睡。他建议,青少年入睡的时间不能超过23点,因为人体很多重要活动都是在睡眠中悄悄进行的,如肌肉生长、组织修复、蛋白质合成、生长激素释放等等,睡眠不好会影响发育,也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关于这一点,白学军教授补充道,养成科学合理的作息习惯不仅有利于增强免疫力,还能让孩子们保持心情愉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节奏。而与之相反,如果长期维持着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孩子们很容易患上各种慢性病,并且变得易怒、好焦虑、学习效率低,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除此之外,保证三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每天谈谈心,和孩子共同进行音乐、绘画等兴趣活动等都有助于保持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也能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白学军教授同时强调,对于已经复课的青少年,家长要帮助他们做好防护,并告诉他们政府和学校为学生复课所做的大量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从而消除孩子们的焦虑和恐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考学习中。 作为天津市全域科普工作重要的品牌活动之一,“院士来上课”活动由天津市教委和市科协主办,天津科技馆、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市教科院电教馆等单位承办,陪伴广大青少年度过疫情特殊时期,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同学们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本学期共安排4次课程,第四堂课预计6月中旬与大家见面。 天津市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赵颖 |
-
-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