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前沿进展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中美、中日、中韩共绘生物材料国际合作新蓝图!

发布日期: 2025.10.13

2025年10月10日至12日,生物材料前沿进展国际研讨会在浙江绍兴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依托202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平台,设立中美、中日、中韩三场国际论坛,聚焦生物材料领域的多个热点方向,深入交流各国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此次研讨会也被纳入中国科协2025“开放合作月”系列活动。

中美生物材料论坛:构建创新新高度

中美生物材料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长、暨南大学赵宇亮研究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大学艾华教授,以及美国生物材料学会前主席、美国匹兹堡大学William Wagner教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Helen Lu教授共同召集。这是该论坛自疫情后首次重启举办。

作为中美生物材料论坛发起人之一的张兴栋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出席并致辞。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四川大学张凯教授作开场报告,他首先回顾了中美生物材料论坛的发起和前五届历程,并介绍了第六届论坛的筹备工作及该系列论坛的未来展望。随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迈阿密大学Leonard Pinchuk教授,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阿迈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青博士,William Wagner教授,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顾臻教授,Helen Lu教授,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山蓝资本管理合伙人聂洪鑫博士,美国生物材料学会候任主席、美国马里兰大学Timmie Topoleski教授以及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西湖大学杨健教授受邀作报告。本次论坛聚焦生物材料在医疗器械、药物递送与再生医学中的前沿创新与转化应用,涵盖了从材料设计、技术开发到临床推广的全链条研究内容。

自2013年起,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和美国生物材料学会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共同倡议举办双边生物材料论坛,迄今已连续举办六届。本次论坛的重启,也充分体现了双方深化该领域合作的共同决心。

中日生物材料论坛:开启合作新篇章

中日生物材料论坛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郑玉峰教授和日本生物材料学会主席、日本九州大学Kunio Ishikawa教授共同召集并主持。这是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和日本生物材料学会首次联合举办学术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名誉理事长、四川大学张兴栋教授出席并致辞。

中日双方学会各推荐5位专家作主题报告和邀请报告,内容涵盖骨修复与再生材料、医用金属材料的开发与生物效应、胶原基生物材料的结构调控与应用、表面改性技术与生物活性调控、新型治疗技术与生物材料创新等方向,集中展示了硬组织修复材料(包括人工骨、金属及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

作为首次举办的中日生物材料论坛,本次活动标志着中日双方学会开启合作新篇章。

中韩生物材料论坛:拓展交流新宽度

中韩生物材料论坛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张胜民教授,以及韩国生物材料学会名誉理事长、亚洲大学Ki Dong Park教授共同担任论坛召集人。

自2014年签署《关于推动中韩生物材料领域合作的备忘录》以来,双方学会已联合举办多届中韩青年科学家论坛,通常由双方各邀请一位知名科学家作主题报告,各推荐三位青年学者进行现场交流,这些青年学者主要包括在读博士生及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年的青年研究人员。今年的中韩论坛在延续往届形式的基础上,新增特邀专场,邀请两国知名教授和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论坛的青年科学家专场以两个特邀主题报告开场,分别由韩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长、韩国首尔国立大学Jae Hyup Lee教授和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研究员担任主题报告人。来自中韩两国的青年科学家分享了细胞纳米盘、骨类器官构建、生物仿生微胶囊、纳米颗粒递送系统等多个前沿方向的研究成果。

特邀专场则由韩国汉阳大学Heungsoo Shin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常江研究员担任主题报告人,中韩双方各推荐三位知名教授作为特邀报告人,报告内容聚焦生物材料设计、组织工程、类器官制造、智能水凝胶、干细胞调控、分子成像等热点方向,展现了从材料设计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研究进展,并特别突出了生物材料在组织再生与精准医学中的推动作用。

12日,为期三天的国际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会议期间,多国生物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充分展示前沿成果,深入交流创新思想,积极分享实践经验。未来,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也将持续搭建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积极推动跨国界对话,为全人类健康事业注入新的动力。

来源: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微信公众号